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健康学院,作为河北省高校中唯一独立设置的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本文将揭秘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健康学院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学院概况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健康学院成立于2002年,依托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设备,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心理学教学团队是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研究方向
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刘映杰教授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决策等。他采用行为学、ERP、时频分析、EEG功能连通性分析等技术,探究利他惩罚、跨期决策、公平决策等心理现象及其神经机制。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杨美荣教授是心理发展与教育领域的专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市厅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她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心理发展与教育,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学成果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健康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导论》等课程。学院心理学教学团队是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教学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心理健康活动
1. 内耗终结者
李梓杰老师针对大学生常见的精神内耗问题,开展了“内耗终结者”微课。通过分析自我否定、过度反思等心理模式的成因,学习3种快速停止脑内小剧场的简易技巧,以及通过认知行为训练建立情绪管理习惯,减少无意义消耗。
2. 呵护心灵,健康同行
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组织师生党员开展了“呵护心灵,健康同行”特色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活动面向四海社区全体居民,通过心理测评、咨询服务和心理治疗,帮助居民学会以科学的方式面对心理困惑及压力。
3. 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
学院联合建筑工程学院在兰园食堂北门举办“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同学们写下自己的焦虑或烦恼,用烦恼粉碎机将其粉碎,并从安慰盲盒中随机抽取一张便签,以鼓励彼此。
总结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健康学院在心理健康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学院将继续努力,为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心理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