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理解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题型,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炼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这类题目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一、解题方法概述
1. 四种题型
根据文章标题,我们可以将中心理解题分为以下四种题型:
- 有问题没措施:属于提出问题型。我们要选择问题或者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
- 有问题有措施:属于解决问题型。我们要优先选择措施问题,次选措施。
- 没问题没措施:属于因果关系型。我们优先选择因果关系。常见于一些科普类文段。
- 没问题有措施:属于提出措施型。我们优先选择措施目的,次选措施。
2. 两部分结构
以上四种题型都会有两部分:措施和问题是两部分,原因和问题也是两部分,措施和目的还是两部分。所以,我们只要抓住这两部分中的主体,会大大提高我们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解题技巧详解
1. 抓住主体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主体:
- 措施和问题:在“有问题没措施”和“有问题有措施”的题型中,重点关注措施和问题。
- 原因和问题:在“没问题没措施”的题型中,重点关注原因和问题。
- 措施和目的:在“没问题有措施”的题型中,重点关注措施和目的。
2. 关联词分析法
关联词在文段中起到了连接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文段脉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联词:
- 转折词:转折后是重点,多个转折,看最后的(但、然而、可是不过、其实、事实上、实际上、殊不知、却)。
- 总结词:总结后是重点,多个总结,看最后的(因此、所以、于是、宗旨、可见、看来、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换句话说)。
- 递进词:递进词后是重点,多个递进看最后(而且、更、甚至、重要的是、特别是、尤其是、关键是、并且、也、还)。
- 条件词:1)必要条件词(A必须/只有/除非/务必/才, B),引导的必要条件(A)是重点。2)如果/假如/倘若/一但 A(做法)难么就 B B为坏果,—A是重点 B为好果,A是重点。
- 并列词:全面概括是主旨,不能片面(同时、此外、另外、并且、也、还、另一方面、第二、其次、二是、从B来说)。
3. 主体分析法
主体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精准提炼文段中心。以下是一些主体分析法:
- 名词性:对象、事情。
- 数量:对象(一个或多个)、话题(一个或多个)。
- 贯穿始终。
三、实战演练
以下是一道真题,让我们运用以上解题技巧进行解答:
2022年云南公务员行测真题:与其它生命形式一样,适宜、稳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外部条件。纵观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仅仅由于温度、水汽循环或者氧气含量的变化超出了当时地球生命的承受范围,就造成了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我们人类的形成历史仅有500万年,在此期间,虽然没有发生过像前四次生物大灭绝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但是作为文明程度日益提升的人类,即使拥有了其它生物无法比拟的改造环境能力,却仍然在适应环境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弱点,比如对温度的耐受性不高、对光照十分敏感、容易因环境的变化引发各种疾病等等,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非常脆弱。
【答案】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性。解题过程如下:
- 抓住主体:文段中涉及的主体有“适宜、稳定的自然环境”、“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人类”。
- 关联词分析法:转折词“但是”引导出重点内容,即人类在适应环境上的弱点。
- 主体分析法:以“人类”为主体,提炼出文段中心。
通过以上解题技巧,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解答中心理解题。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