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至关重要。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近年来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将深入探讨北理工的青少年心理辅导策略和实践。
心理辅导活动的背景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心理辅导活动变得尤为重要。根据《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青少年首次确诊情绪障碍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且有近17.5%的6至16岁在校学生患有精神障碍。这些数据凸显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北理工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
1. 公益课程进校园
北理工校友陈秋子和安玥两位老师,联合来自太原市的七名心理老师,为方山一中的初一学生带来了心理健康公益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情绪词汇活动、情绪类型介绍以及情绪管理技巧等。
2. 游戏互动与情绪探索
课程开始时,通过“雨点变奏曲”游戏迅速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友好连接。主项目“穿越情绪的平行时空”通过集思广益情绪词汇的活动,引入情绪主题,丰富学生表达情绪的词汇。
3. 情绪管理与自我认识
“情绪红绿灯”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管理的小技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
4. 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
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的“解忧云课堂”家长微课,为家长提供了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策略,如高质量的陪伴、共情理解以及有效支持等。
心理辅导活动的成效
北理工的心理辅导活动在学生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课程结束后,表情从紧张害羞变为自信大方,能够勇敢地与老师互动,交流内心想法。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的迷茫、困惑与叛逆。
结论
北理工的青少年心理辅导活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案例。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设计和家校合作,北理工为青少年构建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解锁心锁,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