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了解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关键信息填写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基本信息
1. 个人简介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籍贯
- 政治面貌
- 学校
- 年级
- 家庭住址
- 爱好特长
2. 身体状况
- 血型
- 一般健康状况
- 身体发育情况
- 生理缺陷
- 个人病史
3. 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 学习成绩
- 思想品德
- 体育运动
- 人际关系
- 担任班干部情况
- 获奖情况
4. 家庭生活环境
- 主要家庭成员信息
- 是否独生子女
- 家中排行
- 父母教养方式与态度信息(EMBU)
5. 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 家人去世
- 父母离异
- 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
- 重大挫折(ASLEC)
二、心理健康状况
1.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 学习焦虑
- 对人焦虑
- 孤独倾向
- 自责倾向
- 过敏倾向
- 身体倾向
2. 心理健康状况一览表
- 学年度成绩等级
- 学习态度
- 学习兴趣
- 学习生活状况
- 学习动机
- 学习意志力
- 考试心理
- 担任班干部职务
- 业余活动
- 睡眠状况
- 精神状态(心理倾向)
- 人际关系状况
- 成功经历
- 困惑与烦恼
3. 心理干预
- 主要从学生的性格及近期的情绪状态、生活习惯、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 关注程度评估:一般关注、重点关注、跟踪关注。
三、注意事项
- 客观如实填写个人资料。
-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严格保密。
- 非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不能查看学生的心理档案。
- 学生心理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不一样,不允许作为学生品行评定依据,更不可以作为学生终生档案放入人事档案材料。
- 学生的心理档案通常在毕业后被封存。
结语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以上关键信息的填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